在汽车租赁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合法诚信经营者的利益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成员提高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自警意识,促进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各项规定,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述廉述责制度规定,先后组织46名党政一把手向市纪委全会述廉述责,实现县区和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廉述责全覆盖,在镇雄、盐津、大关、水富等县开展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工作。
同时,市纪委以全体干部职工及其家属为对象,发放一份廉洁家庭倡议书、签订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上一堂廉政警示教育课、搞好一系列廉政提醒。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和国防主义教育基地,彝良县各级各部门以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为阵地,组织16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扎根彝良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心中。同时,以威信县扎西会议会址及红色文化资源、扎西干部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云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革命老区廉政文化建设体系。深入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建成昭通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创建申报威信扎西会议会址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全市创建命名省市廉政文化示范点两批48家。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编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和党纪法规资料选编,建立面向全市1200多名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短信平台,建立并严格落实一把手带头讲廉政党课制度,适时对新任(转任)市管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释纪释法教育。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强化廉政教育和预防,不能腐 不想腐机制逐步建立,不断扎紧制度笼子。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贵)今年6月29日,投资160余万元,以古今中外和全国全省全市的典型案例、反腐成果、政策法规等为基本素材,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元素,建成集警示教育、成果展示、政策宣传、廉政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反腐倡廉时代特征、凸显昭通廉政文化元素的昭通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旅游商品在线销售。
深入开展文明景区、文明旅游单位创建活动, 大力弘扬文明服务和文明旅游的新风尚。到2020年,建设12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重点特色旅游小镇,1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18个市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0个A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现代旅游农业庄园。创新传统媒体的宣传营销方式。完成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入库工作,争取**、省预算内投资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0亿元以上。
做响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会展、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中国·昭通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旅游节、昭阳区苹果文化旅游节、鲁甸县樱桃文化旅游节、中国小草坝天麻文化旅游节、中国·豆沙古镇美食节、中国龙舟公开赛(云南绥江站)、云南·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一批节庆赛事,以节庆促营销,提升昭通旅游品牌形象。以航线开到哪,宣传营销就做到哪为原则,围绕北京、深圳、重庆、贵阳等已开通的航线,充分发挥航空补助的杠杆撬动作用,依托重点客源市场的旅游营销中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积极设计航空旅游产品,推进重点客源市场精准营销工作。
特色商品开发工程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深度开发一批以白银、玛瑙、水晶、奇石、土豆、苹果、天麻、魔芋、花椒、蚕桑、竹子、燕麦、荞麦等为原料的特色旅游商品。到2020年,全市完成33个重大重点旅游项目的策划规划和储备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力争20个重大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协议引资金额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建并评定3星级以上酒店22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15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把盐津县列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为引领,立足昭通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的潜力,坚持突出特点,避免同质化的原则,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通知指出,要以打造全域旅游为核心,加快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大众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环境,提升供给品质,提高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树立大招商、大发展的理念,密切关注知名大型央企省企、上市公司对旅游的投资方向和重点,主动对接,加强合作,力争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建设。广泛开展旅游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提升酒店、车站、机场、码头等旅游交通沿线节点及景区内游览、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停车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优美、舒适的旅游服务环境。突出抓好旅游交通沿线、旅游城镇、旅游特色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将旅游交通线变成服务功能完善的景观线,推动景点变成景区、景区连成线路、线路组成片区,使昭通成为宜游、宜居的全域旅游景区。
强化旅游安全和社会治安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旅游安全意识教育,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行业诚信等级认定、动态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推行大众评价和社会监督,引导企业由低层次价格竞争向注重质量、诚信转变。
全面实施新媒体营销,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加大智慧旅游的建设力度。旅游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昆水南丝绸古道、金沙江库区高峡平湖和镇彝威红色文化三大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县城、沿线乡镇集镇、特色旅游村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标识牌、停车场、观景台、旅游厕所、农家乐、自驾车营地、经济型酒店、特色民居客栈等具有服务功能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到2020年,成功创建3A级以上景区12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项目储备招商工程充分发挥项目储备对旅游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精心做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入库储备。发展环境营造工程完善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体系,建立值班联勤、执法联动、限时办结、督办问责等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旅游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一批农事体验、农品采摘、田园观光、文化体验等类型多样的旅游农业庄园。重点抓好8项系统工程:全域旅游发展工程全面启动旅游城市综合体、旅游强县、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示范村、现代旅游农业庄园创建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昭通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达20个,全市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等功能全覆盖。
旅游市场营销工程做好全市旅游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工作。加快文化作品和玻璃浮雕、烙画、竹编、刺绣、红毡、芦笙、昭通酱、丝窝糖制作技艺等一批文化成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昭通旅游商品的步伐。
到2020年,建成22个竞争力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旅游特色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大山包国家公园、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金沙江国家休闲度假公园、镇雄天坑溶洞群国家公园为构架,以41个旅游重大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乡村旅游点为依托,深度挖掘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的优势资源,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生态、医药、康体、教育、城乡建设、体育赛事、脱贫攻坚等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打造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体育竞技、红色教育、科学探险、医疗养老、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
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力度,全力推进大山包国家公园、中国西部大峡谷温泉景区、豆沙千年古镇旅游景区、扎西红色文化旅游区等15个重大旅游项目和大关黄连河瀑布群生态旅游区、鲁甸龙头山特色旅游小镇、龙氏家祠万亩荷苑等26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到2020年,在全市旅游景区、重点旅游小镇、旅游扶贫示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购物、餐饮、交通、住宿等旅游接待区域,建成旅游厕所212个、星级农家乐100户、经济型酒店及特色民居客栈50个、旅游餐馆和旅游团队餐饮服务企业50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10个。
加大对不符合条件、达不到标准的旅游经营单位和服务者的淘汰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优胜劣汰正向引导机制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过去曾经有一句俗语:没有企业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政府。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乡镇服务中心146个,村级为民服务站1303个,建成了以市政服务管理局为龙头、县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为骨干,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补充,村级为民服务站为基础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办公地点集中、服务事项集中、工作人员集中、设施设备集中,服务方式由进多门办一事向进一门办多事的转变,极大地方便了办事企业和办事群众,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昭通新闻网讯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兴国) 11月16日,记者从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获悉,随着政务服务工作的成效日趋明显,今后昭通市的政务服务工作将逐步由县、乡延伸到村和社区。
政府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纵观全国各地,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就越重视政务服务工作,政务服务工作就越规范。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件529万件,5年来,全市共交易项目7122个,中标金额509.5亿元,节约资金6.4亿元,增值资金5.7亿元。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使政务服务工作向乡镇和村、社区延伸。
据了解,自全省16州市都要求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以来,的确方便了群众和企业,为大家办了很多事情。尽管全市各县区、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显著成效不容置疑,然而部分县区及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却不安排骨干值班,甚至安排一些老弱病残的员工值班,办不了事情,做不了主,有的县区甚至出现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了事情,还得找相关部门才能把事情办结的情况,政务服务中心形同虚设,值得提醒,应该整改
据了解,自全省16州市都要求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以来,的确方便了群众和企业,为大家办了很多事情。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件529万件,5年来,全市共交易项目7122个,中标金额509.5亿元,节约资金6.4亿元,增值资金5.7亿元。政府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纵观全国各地,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就越重视政务服务工作,政务服务工作就越规范。
昭通新闻网讯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兴国) 11月16日,记者从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获悉,随着政务服务工作的成效日趋明显,今后昭通市的政务服务工作将逐步由县、乡延伸到村和社区。尽管全市各县区、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显著成效不容置疑,然而部分县区及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却不安排骨干值班,甚至安排一些老弱病残的员工值班,办不了事情,做不了主,有的县区甚至出现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了事情,还得找相关部门才能把事情办结的情况,政务服务中心形同虚设,值得提醒,应该整改。
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过去曾经有一句俗语:没有企业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政府。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使政务服务工作向乡镇和村、社区延伸。
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乡镇服务中心146个,村级为民服务站1303个,建成了以市政服务管理局为龙头、县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为骨干,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补充,村级为民服务站为基础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办公地点集中、服务事项集中、工作人员集中、设施设备集中,服务方式由进多门办一事向进一门办多事的转变,极大地方便了办事企业和办事群众,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余伟主持会议,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张义强,市政协副主席晏祥莉等领导出席会议。